话剧《四世同堂》剧照。
中国国家话剧院供图
话剧《生命册》剧照。
陕西人民艺术剧院供图
影戏《三大队》剧照。
《三大队》片方供图
电视剧《人世间》剧照。
《人世间》片方供图
“经典之以是能够成为经典,其中一定含有隽永的美、永恒的情、浩荡的气。”种种艺术样式之间的相互改编和借鉴,是艺术创作的常态。改编也是对经典原作的致敬。改编要不要严酷忠于原著?改编若何忠于原著?改编要加照样减,应若何加、若何减?近年来,一批优异改编作品问世,履历值得研究和总结。本版约请几位具有厚实改编履历的剧作家,连系现代艺术实践,探讨改编创作的得与失。
——编 者
文化立意和头脑性不能或缺
田沁鑫
改编,犹如在丰收的果园摘果子,懂取舍,重挑选,便能把好果实出现出来
中国经典文学,往往是明德与义理共生,浩然之志和坚贞操守并存。把经典文学改编成戏剧,正可谓“好风依附力”。经由千年流变的中国演剧看法,让观众能够在亦庄亦谐、亦悲亦喜中体会“和合之美”,感悟人生原理。
从文学到舞台,尤其需要一种艰辛的、深刻的、对文学本体的感知,对文学自己转达的文化态度的体认。二度创作要有态度,最主要的是文化态度。文字中显示的精神,舞台创作者要尽可能展现出来。
我对种种形式的创作改编深有体悟。改编,犹如在丰收的果园摘果子,懂取舍,重挑选,便能把好果实出现出来。作家萧红的小说《生死场》是左翼文学的代表作,鲁迅先生称其显示了“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顽强,对于死的挣扎”。小说是散文式结构,留白多,为话剧改编带来挑战。改编运用多时空、多角度、平行蒙太奇等舞台创新元素,通过显示主义戏剧的演出方式,出现人物的形象魅力,将文学中的生死主题凝练为“生命的气力”。
老舍先生用近百万字写就的长篇小说《四世同堂》,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北平小羊圈胡同人们的荣辱浮沉、生死生死,小说分为《惶惑》《偷生》《饥荒》三部。话剧改编将其提炼为三幕戏,只保留了原作中的祁、冠、钱三家人,设置了一个说书人的角色,对小羊圈胡同人们的生涯状态与运气沉浮做出归纳综合性的引述和描绘,将小说中的散点事宜凝练成焦点。
话剧《北京法源寺》改编自同名小说。话剧保持了历史正剧的面目,也充满了中国传统演出艺术意见意义。剧中人物间的冲突以相对集中的语言形式出现,通过大量台词和大段独白发生戏剧袭击力。时空结构虽碎片化,但故事性没有弱化,头脑的震撼力还在。话剧《北京法源寺》演出8年来,深受观众喜欢,为探索新时代中国故事的叙事表达,形成中国气派、中国气概提供了参考。
改编也是“转译”,用舞台美学让文字“立起来”。昔时,在《四世同堂》剧本完成一稿之后,便最先舞美创作。由于舞美的空间设计,决议了下一稿的剧本结构。这是个有趣的创作征象,先讨论出一个可实现的舞台空间,尔后将鸿篇巨制“装”进去,再按舞台空间流向铺陈文本。
改编《生死场》时,将中国传统戏曲与西方戏剧显示手法举行了一次整合。好比,中国戏曲的可变性、流动性、造型意识与西方显示主义戏剧手法,在《生死场》的舞台上都有出现。
文学始终是各种艺术创作的母体。演绎人生也好,讲述故事也罢,舞台艺术的文化立意和头脑性是不能或缺的。新时代呼叫新的文学经典,戏剧愿与经典文学携手前行,配合缔造文化新绚烂。
(作者为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
适当取材 重新结构
王海鸰
将文学表达转化为影视表达,除了手艺上的运用,更有理念上的转变。改编不能止步于原作
随着流传渠道的拓展,文学改编将是影视剧本创作的主流趋势。将文学表达转化为影视表达,除了手艺上的运用,更有理念上的转变。改编不能止步于原作。
改编者的审美价值取向决议了剧本总基调。生涯摆在那里,写什么、怎么写,向受众展现转达什么,由作者的审美价值取向决议。改编也要坚持自己的审美价值取向。
中华戏曲精品邀请展在天津开幕
日前,第二届中华戏曲精品邀请展暨天津市河西区2024西岸艺术节发布会在天津中华剧院举行。第二届中华戏曲精品邀请展由天津市文化产业协会主办。
小说《人世间》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生动写出改造时期工人群体的真实现状。这是严肃文学的价值所在。创作纪律告诉我们,严肃文学更多是作者对生涯履历的小我私人思索以及小我私人情绪的抒发,电视剧是民众艺术,把相对小我私人化的严肃小说改编为让更多人有共识的故事,需要编剧适当取材、重新结构。在《人世间》剧本动笔前,我决议调亮剧本的底色,将小说里魔难但真实生动的素材在电视剧里以温暖的色调来展现。
对原作的取舍由剧本的戏剧结构决议。一部长达数十集的电视剧,故事主干或者说戏剧结构必须明确、扎实。故事主干相当于人体骨骼,编剧只能依据骨骼去填充血肉。原作里有的篇幅再精彩,偏离了主干,也只能武断舍弃。
从小说到剧本还需要细节重修。重修的依据也是剧本的故事主干。文艺作品的经典母题就那么几个,真正使作品显出妍媸高下、千姿百态的,惟枝繁叶茂的生命之躯。因此,主干之上还必须附着巨细粗细纷歧却同样鲜活的枝叶,这棵树才会蓬蓬勃勃。若把故事看作一部剧的主干,情节、细节则是主干上的枝叶。而小说的细节和剧本的细节类而差异。多年来,我一直在小说和剧作里穿梭,最初写小说,厥后写话剧。小说强调文字、淡化故事,话剧强调故事跌宕升沉,电视剧可看作话剧和小说的有机连系。小说和电视剧因转达方式差异,细节的显示方式一定差异。
此外,改编剧本同原创剧本一样,需要写作技巧,也需要生涯积累。有一次,剧组围读剧本后问我,剧本里谁人从改造开放初期一无所有到取得伟大乐成的企业家,他做的是什么企业、若何乐成?这个问题让我检索了一下过往的生涯积累。上世纪80年月初,我曾在天津静海县的一家企业生涯了一个多月,与员工同吃同住。我把那段生涯用进剧本,剧本得以通过。这里用的是自己的直接生涯。没有直接生涯的,可以挪用间接生涯,好比念书。为写政商关系的戏,我读了大量相关图书,有的甚至翻看数遍。再如采访,《人世间》中需要写主人公周秉义解决某项目的资金难题,我带着这个详细问题采访相关人士,人家直接给我一个融资方案,我把那方案用进了剧本。固然,还可以借鉴他人的生涯体验。
剧本是电视剧的基石,生涯是剧作者的基本,岂论原创照样改编,在生涯里“浸泡”是最有用的。创作者履历的一切、所有的喜怒哀乐,都市化作笔下的财富。
(作者为编剧)
做足还原 勇敢缔造
张 冀
在真人真事基础上的“二度创作”,需要实地接触更普遍的生涯质料
从《中国合资人》到《亲爱的》,从《夺冠》到新近上映的《三大队》,最近10年来,我的影戏剧本大多改编自真实事宜、人物传记或者非虚构文学。
真人真事,为剧本创作提供了一个真实的群体天下。这当中,有我在一样平常生涯中接触不到或并不领会的职业样貌、人物性格,好比瞽者推拿从业者、男护士、运动队陪练员等;另有一些我自以为领会但实在知之甚少的群体,好比下层刑警、大排档谋划者、远程货车司机等。讲述他们真实故事的作品中,往往充满有质感、出人意料的细节,这些都不是创作者坐在书斋里能“编”出来的。
真实人物、真实事宜是创作的源头活水,我们创作者像海绵一样吸取着真实的养分。非虚构作品所提供的质料,包罗人物身份、生涯细节、心理特质等,组成了现实题材影戏的故事基底和人物基础,辅助我更快更准确地进入创作。在创作“打拐”主题影戏《亲爱的》时,一位被拐儿童的父亲对我说:寻子启事宣布后,他一最先稀奇恨骗子骗他,给他提供假信息,延续几年毫无音信后,他又有点希望骗子来骗他,说明另有人记得这个事,找到孩子另有希望。这位父亲的心声,其逻辑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既显示了“打拐”的庞大性、紧迫性,又体现了被拐儿童亲人的痛苦心情。
改编首先是还原。做足还原事情,得凭证原型或原事宜的提醒去做实地调研,去现场仔细考察,去接触真实人物,去搜罗巨细无遗的细节,对剧本举行弥补和厚实。在创作影戏《夺冠》时代,我到现场旁观女排队员训练,还去了下层体校,看差异运动项目运发动们的训练和生涯,力争举一反三。在真人真事基础上的“二度创作”,不能寄希望于通过采访原著作者就占有所有信息,在充实、深入明白原著的条件下,需要实地接触更普遍的生涯质料。
还原的另一层涵义,是要读懂原型人物的精神内核。在尊重的条件下,挖掘提炼原型人物、原型事宜的主题密码和精神价值。对于影戏剧本,人物的精神价值必须是主要的、有分量的,而不是虚飘肤浅的。影戏《三大队》的剧本改编自约7000字的纪实文学。我在创作中,最主要的是续接原作的精神情力,即主人公程兵12年追凶的执著和坚定,我信托他的精神情力能够影响现实。
还原之后还要缔造。影戏创作也是一种艺术虚构,在尊重和还原原著的基础上,改编者需要举行勇敢的想象和缔造。非虚构文学或真实事宜贵在真实,但在人物挖掘、情节铺排、情绪渲染上经常并不相符剧本节奏要求,需要创作者凭证影戏创作的纪律举行有用改编。
在我看来,虚构并不是一个贬义词。卓越的创作者可以运用艺术虚构能力,从外面的生涯和事宜里建构起一个观众完全想不到的精神天下,使其出现逾越原作的艺术魅力和熏染力。这是叙事艺术的本质。
实在许多时刻,交到编剧手上的非虚构作品或真实事宜富有戏剧性,剧中创作反而要适当降低其戏剧性,否则太像“编造”的,很难让观众认同。这是创作的玄妙之处,也是它的魅力所在。
(作者为中国影戏家协会副主席)
“三改”“三不改”
李宝群
编剧要热爱改编的小说,若是不认可原作,就不要改;要对原作有整体性的发现,没有看懂读透小说,就不要改;要有能力把文学转换成戏剧,没有再创作的能力,就不要改
优异文学作品是戏剧创作的主要资源。优异作家有丰盛的生涯积累,着力关注“人”、显示“人”、塑造“人”。优异的文学作品饱含着人性的厚实性和庞大性、生涯的厚实性和庞大性,其中的人物、情节、细节、语言,都是从作者生命体验中提炼的,是专心、用情、用才气凝聚而成的。深挚的生涯体悟,灵动的人物形象,怪异的形式样式……这些都为戏剧改编提供了坚实的文学基础。
应陕西人民艺术剧院之邀,我将《生命册》改编成话剧剧本。作者李佩甫在数十万字的长篇小说中,构建了一个丰盈的艺术天下。改编历程中,我主要掌握“三改”“三不改”的原则:编剧要热爱改编的小说,若是不认可原作,就不要改;要对原作有整体性的发现,没有看懂读透小说,就不要改;要有能力把文学转换成戏剧,没有再创作的能力,就不要改。
带着情绪,“吃透”原作。改编《生命册》,我花了3年时间。频频研究小说,仔细推测小说中的人物、情节、结构,寻找改编成舞台剧的种种可能性。李佩甫说,他把50多年的生涯积累都放进了《生命册》中。我和导演、舞美、作曲前往河南采风,向李佩甫领会其写作念头、写作靠山、写作中的种种想法……黄河辽远迷茫,大地岑寂苍凉,一个个村子,一户户人家,一四处生命现场,激活了我的想象,深化了我对原作的明白。小说主人公和我是一代人,我调动了自己的生涯积累和人生体验,融入其中。
在“吃透”原作的条件下,保留原作最有价值的部门,稀奇是原作的“魂”与“神”,不能改丢了,否则辜负了作者,观众也会失望。
戏剧化、舞台化,是改编提炼取舍的要害。一旦动笔,就要按戏剧纪律干,扬戏剧之长,展戏剧魅力。改编者的“气场”和小说家的“气场”相互激荡,才气让观众获得戏剧与文学的双重美感。
原作体量大,结构怪异,叙事主干是主人公走出墟落闯荡,其间泛起许多人物,展示了人物群像和各不相同的人生故事。戏剧是人物在情境中行动的艺术。我提炼出感动我的人物行动线及心里线,改编时保留“主干”,即主人公的人生轨迹和心路历程,又保留最生动的“枝干”,即老姑父、梁五方、虫嫂、杜秋月等人的故事。3年间,多次调整剧本结构,人物在我心中“活”起来了,动起来了……
选择戏剧叙事样式,确立舞台演出形态,对改编文学作品至关主要。我选择叙述体戏剧体连系、写实写意连系、再现显示连系的叙说样式,将多种显示手段熔于一炉,让演出更有袭击力和熏染力。
当前,戏剧演出数目重大,质量乱七八糟,好戏少,震撼人心、生命力恒久的戏更少。戏剧急需文学为之输血补钙。
改编优异小说将文学带回了剧场,它为戏剧注入新的能量。惟有戏剧文学泛起突破,才气更有力地动员整个戏剧泛起突破,不停向真正具有艺术品质的戏剧挺进。这种情景的泛起,需要从剧作家最先,从戏剧创作最先。
(作者为编剧)
版式设计:蔡华伟
[
责编:刘希尧
],
原创文章,作者:燃点网络,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andianapp.com/90955.html